脑外伤癫痫的发病机制
脑血循环的改变
血循环的改变导致神经细胞本身出现微小的化学改变和电生理改变,引起癫痫放电。急性期时,颅内广泛出血,脑血循环紊乱,神经细胞因而受到刺激,引起过度异常放电,结果使供应脑细胞的氧和葡萄糖的减少,代谢产物蓄积,加之血脑屏障破坏,加重神经细胞的损害,临床上即可表现为癫痫。严重的局部损伤可引起神经细胞周围的慢性缺血和胶质增生,形成慢性癫痫灶。同样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杏仁核-海马区缺血和硬化亦常形成慢性癫痫灶。
脑膜脑瘢痕和胶质增生的机械性影响
正常皮质具有软脑膜动脉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。脑瘢痕和正常皮质之间即中间区,该区缺乏毛细血管,并可见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元突起的新生,这种细胞再生现象是产生癫痫的重要因素。处于缺血状态的中间区,由于灰质缓慢萎缩,也是产生癫痫灶的原因之一。胶质增生和脑瘢痕特别是脑膜-脑瘢痕,由于其收缩作用,将脑组织向瘢痕中心牵拉,加上血管的搏动刺激,结果对中间区的神经元树突施以机械性张力,增加了中间区成为癫痫病灶的可能性。
血脑屏障的破坏和神经元胶质关系的破坏
血脑屏障有运输及扩散血液和脑组织间的一些化学物质的作用,外伤后血脑屏障常遭破坏,成为了产生癫痫灶的因素。研究表明,神经元-胶质之间可作为一种离子缓冲系统,以控制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使其保持平衡。伤后这种正常关系的破坏将引起严重的持续性膜电位平衡紊乱,产生癫痫灶。
轴突侧支抑制系统的破坏
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轴突发生的侧支,通过中间神经元所组成的反馈回路,可以反过来抑制神经细胞本身的兴奋性。脑外伤时产生的各种病理因素,影响轴突侧支,使其失去抑制性控制作用,结果引起神经元的超兴奋性和细胞膜复极化障碍,造成癫痫放电现象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脑外伤癫痫症状表现
- 相关标签